新聞中心
我國鋼結構發展瓶頸及"十三五"發展方向
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推廣應用鋼結構建筑,結合棚戶區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實施,開展鋼結構建筑推廣應用試點,大幅提高鋼結構應用比例,并將其作為推動鋼鐵行業升級的內容,與嚴禁新增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嚴格執法監管并列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主要任務。 鋼結構建筑是綠色建筑的主要發展趨勢,作為消耗鋼材主要的產業之一,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方式。盡管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鋼結構生產***大國,但是鋼結構用鋼量僅占我國鋼產量的5%~6%,遠低于發達***20%~30%的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鋼結構發展也面臨諸多發展瓶頸。因此,在十三五 時期,如何破除發展瓶頸,大力促進鋼結構推廣應用,不僅有利于推動建筑行業綠色發展、產業升級,也有利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提高鋼材利用檔次。 回顧我國鋼結構的發展歷程、梳理限制鋼結構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促進鋼結構發展的對策、制定推進鋼結構發展的路線,對促進我國鋼結構市場的發展、推進綠色建筑和建筑工業化、促進傳統建筑產業升級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1月26日,在2016中國鋼結構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中冶建筑研究總院院長岳清瑞***十三五 我國鋼結構產業如何進一步發展問題如是說。 三大環節的瓶頸問題 針對目前我國鋼結構的現狀及發展的瓶頸問題,岳清瑞說,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據介紹,2015年,我國鋼結構產量達到5000萬噸,產業規模世界***;千噸規模以上的鋼結構制造企業超過3000家,專項施工資質企業突破1萬家。2007年~2015年,我國鋼結構產量保持了年平均增長率15%以上的速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鋼結構大國。目前,社會已經達成了基本共識,鋼結構是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形式和發展方向,這一共識將十分有利于化解我國鋼材產能過剩的困難局面。
回顧我國鋼結構發展歷程,目前制約我國鋼結構發展和推廣的問題有兩大類,分別是人員與技術層面瓶頸問題、市場與監管層面瓶頸問題。這兩大類問題廣泛存在于技術研發環節、工程化應用環節和市場化推廣環節。 技術研發環節。在人員與技術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表現為以下三方面:***,高性能結構體系與高性能鋼材應用瓶頸;
第二,鋼結構建筑圍護體系,特別是住宅三板體系瓶頸;第三,防火、防腐性能,特別是涂層耐久性瓶頸。在市場與監管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表現為以下三方面:***,鋼材標準與國際不接軌,國際間設計規范轉換缺失;第二,鋼結構抗震設計及產業化標準體系亟須改革完善;
第三,缺乏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市場平臺。 工程化應用環節。在人員與技術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表現為以下三方面:***,鋼結構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特別是專業設計人員;第二,全壽命周期的設計、施工、生產一體化技術有待建立;第三,鋼結構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技術欠缺。在市場與監管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表現為以下三方面:***,鋼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行業定位模糊;第二,鋼結構質量監督與產品認證的力度不夠;第三,設計、施工、生產脫節,效率和效益普遍較低。 產業化推廣環節。在人員與技術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存在于以下四方面:***,鋼結構住宅體系和圍護體系;第二,中小跨度橋梁結構與養護系統;第三,室外裸露鋼結構與海洋結構防護;
第四,國標鋼材與國外標準代換設計。在市場與監管層面,突出的瓶頸問題表現為以下三方面:***,全產業鏈的優化分工與利益分配機制尚未建立;第二,產業化政策、法規、規范體系還不健全;第三,行業監督不到位,惡性競爭導致質量參差不齊。 突破發展瓶頸的三大策略 岳清瑞認為,應該對鋼結構行業人員瓶頸、技術瓶頸、市場和管理瓶頸分別提出應對策略。 針對人員瓶頸問題,應大力實施鋼結構人才戰略,建立起多層面的鋼結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集全社會之力,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層次的專業人員梯隊,包括高層次人才(院士、專家、設計大師、總工程師、企業家等)、中層次人才(研發人員、設計師、工程師、專業技師、檢測師等)和基本操作層人才(技術工人、產業工人等)。當務之急是加強專業設計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
針對技術瓶頸問題,應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設立鋼結構研究與教育專項基金,充分利用***重點研發專項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 ,建立企業、學術界及大眾創業相互補充的創新體系,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一是結構體系創新與標準規范改革;二是建筑維護系統配套及產業化;三是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技術;四是全壽命周期的設計、施工、生產一體化;五是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其中,依托***重點研發專項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 ,應重點做好高性能鋼結構和組合結構等綠色高性能結構體系的示范和應用,解決好鋼結構工業化、建筑部品與構配件制造、建筑產業化等關鍵技術難題,開展高性能結構材料和新型建筑圍護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并完善基于預制裝配式建筑體系的信息化技術。 針對市場和監管瓶頸問題,應設立鋼結構發展基金,加強鋼結構供給側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工作。同時,各地要有針對性地扶持集鋼結構全產業鏈于一身的龍頭企業或聯盟,以點帶面,開拓四大增量市場,包括鋼結構住宅、中小跨度橋梁、海外鋼結構工程,以及海洋、軍工和農業市場。 建議從供給側改革、政策支持和質量監督著手解決市場瓶頸問題。其中,鋼結構供給側改革應該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二是培育新市場,擴大既有市場;三是開展技術創新,提升鋼結構建筑產品的品質與質量。政策支持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扶持龍頭企業,開展試點示范;二是加強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扶植新型戰略企業;三是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化解資金壓力;四是調整財稅政策,鼓勵和推動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五是監管機構應重點加強質量監督,并開展鋼結構產品認證工作。 另外,縱觀英國和日本等鋼結構應用較廣泛的***和地區,鋼鐵生產企業的強勢推動起了極大作用。而以前,我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缺乏像英鋼聯、新日鐵那樣重視鋼材應用研究和工程推廣的組織,甚至很少與建筑行業開展交流和溝通。目前,重慶市開始試點成立由鋼廠牽頭,建筑、房地產、建材企業參與的龍頭企業或產業聯盟,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推廣,這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十三五 鋼結構發展路線及建議 針對我國鋼結構行業十三五 期間如何健康、快速發展的問題,岳清瑞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他說,十三五 期間,我國應從技術研發環節、工程化應用環節和產業化推廣環節入手,梳理和解決人員瓶頸問題、技術瓶頸問題、市場和管理瓶頸問題,通過企業、科教機構、政府和社會組織相互協作,做好技術攻關、人員培養、市場開拓工作。此外,還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好鋼結構產業供給側改革,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實現技術、市場和監管三大目標。 技術目標方面,要解決技術和人員的突出問題,形成全產業鏈成套產業化技術,提高鋼結構生產效率和質量。市場目標方面,鋼結構用鋼量要突破1億噸,鋼結構出口量要突破1000萬噸,鋼結構建筑占比要達到15%~20%。監管目標方面,要建立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規范體系,統籌優化全產業鏈的分工和利益分配,降低鋼結構建筑產業化的綜合成本。 結合以上分析,岳清瑞還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做好戰略布局。國務院應成立鋼結構發展部級聯席協調機構,統籌鋼鐵、建筑、房地產、裝備制造、建材行業發展;將大力發展鋼結構作為節能環保戰略新興產業一項重要任務予以政策支持,設立***和省級鋼結構發展基金,對推廣應用鋼結構給予金融支持。 二是要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建立考核監督機制,在政府投資的建筑、市政及基礎設施相關項目中采用鋼結構的比例不小于30%,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及棚改項目中抽出10%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 三是要扶持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落實鋼結構建筑試點項目。在全國扶持30~50個集鋼材生產、設計研發、建筑施工、房地產開發于一身的全產業鏈的鋼結構集成服務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明確考核目標,結合棚改和抗震安居等開展試點,以點帶面推進鋼結構行業全面發展。 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應用鋼結構。各省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在專項基金、財政補貼、稅費優惠、金融服務、用地保障、行政許可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鋼結構建筑項目,對開發商和設計單位給予直接補貼,鼓勵企業和開發商的項目優先采用鋼結構。
五是以鋼結構帶動相關產業走出去 。成立國際鋼材與鋼結構技術標準協調委員會,建立中國與國際上主要標準體系的轉移和對接機制,制定有約束力的鋼材相互代換設計的規范,為鋼材和鋼結構進入國際市場排除障礙;利用中央外經貿發展等專項資金和政策,推進鋼材與鋼結構出口和產能轉移,從而帶動鋼鐵、建筑、房地產及裝備、橋梁等相關產業走出去 。 六是完善產業鏈條和監管體系。整合現有資源,以試點工程、技術集成、產業聯盟、管理創新為紐帶,推動鋼結構選材、設計、研發、制作、安裝、圍護、物流、檢測、維護、回收一體化建設,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條。健全質量和安全監管體系,組建***鋼結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展鋼結構產品認證。
更多有關九游会网址 的相關內容請訪問我們的公司網:bellma.com.cn